若熙考试网将会带领大家了解国际贸易试题,希望你可以从本文中找到答案。
大学国际贸易试题:试论述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要求两千字 急求
2千字,,,有点难度。
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人文地理环境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如同自然地理环境一样,也是明 显而深刻的,是国际贸易的社会地理基础。人口民族、科学技术、环境质量、政治因素和生产力状况等,均属人文 地理环境范畴,它们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下面分别叙述。1、人口、民族的影响人类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即生产者),又是社会生产资料和生活 资料的消耗者(即消费者),两者是辩证的统一。经贸活动,特别是国际贸 易活动,更是社会生产和国际地域分工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人类则是其 主宰者。人类对于经贸活动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世界人口地图上清楚地看到,人口的分布状况是与经济发展及国际贸 易紧密相关的。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地区,一般是世界经济、贸易的发达地区。 因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承受力是受限于其经济实力的。一般讲,经贸 发达地区需要较多的经济人口,亦能供养较多的人口。地球上,北纬 20°~60°范围的,据测算大约居住着全世界总人口的 80%,而且几乎聚集着世界上 100 万人口的大多数大城市以及世界全部大港和极大部分中型港口, 这些地带成了当今世界主要货流的起迄地点和各类商品的集散地区。最近一 个时期以来,世界人口集聚程度有增无减,往往使相邻近的一些城市集聚, 乃至连接起来,形成规模宏大的城市群或城市带,如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地区 和沿着大西洋岸向南延伸的都市带,日本沿太平洋岸的城市带及中国东南部 沿海的城市群等。随之这些地带亦成了经济、贸易、政治和文化等高度集中 的中心地区。众所周知,人口较多、密度颇高的国家或地区,对各种原材料、燃料和消费品等的需求量就大,必然导致经贸活动的活跃与繁荣。例如亚洲,地域 广大,人口较为密集,居住着全世界大约 60%的人口,粮食消费量极其巨大, 虽然本洲生产的粮食是各大洲中最多的,但每年仍然得从其他各洲调进可观 的粮食,其总量要占全世界粮食总贸易量的一半左右。同样,一个国家或地 区生产水平与生活水平的高低,从某种角度看,受制于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 数量和商品需要量等诸因素。除此以外,人口素质高低、年龄结构、以及人口增长的等,也将影响国家或地区乃至国际间的经贸活动。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 同体”(摘自《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 社,1979 年第一版,第 64 页。)。很明显,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为生产力发展 水平和社会经济制度所制约。反过来,民族的数量、构成、传统、特性以及 他们间的相互关系等,也会影响社会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布 局和经济贸易活动等方面。世界上的许多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 境之中,各自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等,在生产、 生活和消费等诸方面有其特殊的要求,以致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产活动 和贸易活动。譬如,蒙古民族和阿拉伯民族聚居地区,大都属于荒漠、半荒漠与草原地带,气候干旱,一般适宜畜牧业生产,日常生活以牛羊肉和奶类 为主食,男女老幼均有饮茶习惯,蒙古族喜欢啃茶砖,阿拉伯民族则喜欢喝 绿茶,并加入大量食糖、薄荷和柠檬等。因而,这些民族需要大量的肉类、 奶类、茶叶制品,这方面的贸易活动频繁。我国是世界主要产茶和茶叶出口 国之一,与阿拉伯国家邻近,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更是毗连一起,于是成了阿 拉伯国家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农副产品、茶叶制品的重要供应国,贸易数额可 观。近些年来,我国边境地区的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开始空运或海 运活羊去那里,深得当地人民的欢迎。亚非欧交界处的中东地区是世界伊斯 兰教最集中的地区。其中,沙特阿拉伯王国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整个国家 完全按照伊斯兰教罕百里派的戒律行事,有着神奇独特的风俗。例如,全国 上下严禁张贴和供奉一切偶像,认为崇拜偶像是违背教规的行为。因此,该 国不进口人物肖像、塑像和人像玩具等。至于猪的皮革制品、猪的图形和字 样等,更是绝对禁忌的,即便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甲鱼和螃蟹等,由于 其外形较为奇特与丑陋,也是不食用的。大熊猫是世界稀有珍贵动物,系我 国国宝,但因外形较为肥胖,有点像猪,在这些国家亦是不受欢迎的。我国 向该地区一些国家出口商品时,从外形、品种,直至包装、装潢等,除按合 同条款严格执行外,还要特别注意他们这些国家的风俗习惯,否则会影响贸 易活动。1969 年,我国某外贸公司,向中东地区的客户出口一批北京冻鸭, 合同规定必须按伊斯兰教的有关方法宰杀(直接割断血管),并需出具我国 伊斯兰教协会的证明,以示守约。结果,我国有关方面采取的是从口内进刀 切断血管的钳杀法,他们认为违背合同,招致退货索赔,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世界各国、各地区因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不相同,民族、 居民有别,因此,他们都有自己的传统特点和风土人情。例如,荷花在我国 是纯洁的象征,颇受欢迎,而在日本传统上认为它是不吉祥的标志;菊花, 在中国和日本受到尊重,而意大利和拉美一些国家则认为它是“妖花”;美 国的共和党把大象作为其党徽,很受尊重,但在大多数的欧洲人眼里,大象 则是笨拙的同义词。对于数字和颜色的理解与喜爱亦因国家、地区和民族不 同,存在差异。埃及、比利时忌蓝色,认为是不吉利的象征,但在荷兰、瑞 士、挪威和伊拉克等国家,蓝色是人们喜爱的颜色。又如黄色,巴西、叙利 亚和巴基斯坦等国的人把它看作是死亡、凶丧或不健康之色,而到南美的委 内瑞拉,黄色又受到尊重和爱戴,且作为医务的标志。再如,西方圣诞节的 食谱中要有核桃,美国感恩节时,家家要备火鸡,意大利狂欢节要求供应大 量色彩鲜艳的奇装异服,等等。认真地研究、了解、熟悉各个国家与地区人 民和民族的兴趣爱好、风土人情、传统特点,乃至宗教信仰等,有的放矢地 做好外贸商品的供应以及商标、包装等的设计与处理工作,对于开拓对外贸易市场,有效地做好外贸生意等,是很有必要与必需的。2、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的 理论,日益为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的实践所证实,也愈来愈被广大 公众所共识。资本主义社会所以能战胜封建社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靠着 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创造了比过去任何社会发达得多的社会生产力。非常 清楚,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的差异,实际上是人们掌握科学技术多少的差异, 生产力的不发达,就是科学技术的不发达。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前进,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进步、生产力发展和国际经贸活动中的作用将愈趋重 要。例如,上海的总体水平大约相当于国际 70 年代的水平,差距不小。其中 的重要原因在于上海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小,1976~1989 年的 13 年 间仅为 26.92%,也就是讲,工业产值的增长有 73%是靠劳动力和资金的投 入取得的。而发达国家早在 50~70 年代,技术进步贡献率已达 50%~70%, 最近 10 年又上升到 80%左右。总之,科学技术在经贸活动中的作用有日益 增大之势。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国内市场 狭小的资本主义国家,只得以抢占国外市场,大力发展国际贸易的办法寻找 出路。据测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约有 1/3 的产品要 依赖国际市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影响和经营范围亦有所扩 大,竞争能力得到加强,国际贸易发展加快。全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增 长达到惊人程度。1952 年,全球国际贸易总值是 600 余亿美元,1975 年飞速 增长到 9,000 亿美元,激增 13 倍多。1991 年世界国际贸易总额高达 3.5 万 亿美元。不仅如此,国际贸易的商品种类、货物结构、贸易方式和地域范围 以及各个国家、地区在世界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作用等都有较大的变化和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不仅使社会经济进步,国际贸易获得发展,而且使国际间、各个国家与地区间的国际竞争日趋复杂和激烈,特别是电脑等电子 技术普遍应用与推广,交通运输愈趋现代化,致使发达国家的生产成本有所 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优势逐步消失,加上新原料、新材料的不 断开发,促使天然原材料和农副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国际 市场上的初级产品价格下跌,而工业品等的价格则上扬,使发展中国家处于 甚为不利的竞争地位,不少国际市场逐渐被发达国家抢占。例如香港地区与 我国内地毗连,其市场上的水果、蔬菜等新鲜的物品,历来由我国广大内地 供应的,而近些年来,远隔重洋的美国等国家,则利用其先进的速冻、压缩、 仓储和保鲜等新技术,以及快速、发达的通讯和交通优势,将蔬菜、水果等 食品运送到香港市场进行倾销,一度挤抢了我国内地对香港的果、蔬市场。 足见,科学技术既是经贸发展的强大动力与后劲,亦是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 至关重要“武器”。1978 年以来,我国一改长期来锁国闭关之态,奉行改革开放政策,加强 与国际社会的交往,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有力地促进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引进新型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其对老 企业的设备与工艺等的更新和改造,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档次,新产品也不断涌现,致使我国对外贸易事业在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 商品的品种与数量、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强创汇能力等方面,展现了新的前景, 贸易范围和贸易金额更是与日俱增。1980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是 400 余 亿元,1991 年已达 1,300 多亿元,增长 3 倍多。我国已与世界上 180 多个国 家、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出口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已由 1985 年的第 16 位 上升到第 14 位,缩短了我国和世界主要国家在国际贸易水平上的差距。
3、环境质量的影响人类和其生活的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贸活动等会 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反之,人类的一切活动又会深刻地作用于地理 环境,并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地理环境是由土地、大气、水份、动植物等组成的统一整体,其任何一 个部分的数量,或者质量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生态系 统、环境质量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和经济活动。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往往会出现工业废渣、废气和废水的大量排放,大 量农药、化肥的不科学使用等情况,致使大气、土壤、水域等受到污染,地 理环境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或者变坏,个别地区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从而影 响生产和经贸活动,导致工农业生产萎缩,经贸活动受挫,乃至夭折。例如, 对虾历来是我国传统出口的水产品之一,因其生育繁殖的渤海水域遭到辽 宁、天津等省市工业污染,致使水质下降,结果对虾产量锐减。又如,工业 “三废”污染,会破坏土地质量,影响农作物、家禽家畜和水产品等的生长 繁殖,乃至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国际贸易中,对进出口货物的 种类、品种、质地、规格等的要求日趋严格,假如进口商品所含杂质超过规 定标准,就经常会出现要求退货或索赔的情况。本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某食 品进出口公司向加拿大出口一批价值几十万美元的猪肉罐头,谈判时,抽样 检验完全合格,但货物到达加拿大目的地后,经对方查证检验,发现食品中的 DDT 和 DDV 含量超标,加方提出了退货和索赔要求。事后,经检查发现,问题出在猪饲料上,在饲料生长过程中曾经使用过含有上述成份的农药。4、政治因素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各个组成要素会对国际贸易活动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 产生影响,而涉及面更为广泛、影响程度更加深刻的则数政治因素。局势是 否稳定,有否全球或局部战争,国家(地区)执行什么样方针、政策和奉行 何种外交路线,参加政治、经济联盟与否,属于何种社会经济制度,哪个政党、集团执政,谁来掌权等,均会非常明显地影响社会、经济和贸易。1945 年,德日意法西斯被打垮,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以后,全世界出现 了和平环境,这就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迅速,有的甚至超过 10%,成为世 界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国际贸易也突飞猛进,出现了空前繁荣局 面。地区经济一体化是战后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西欧国家为了抗衡美 国和前苏联,于 1958 年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加强了相互间的专业化和合 作化建设,协调了其间的内部贸易关系,并实施关税同盟和共同的农业政策、对外贸易政策,使他们之间的贸易比重直线上升,而对美国的贸易日益减少, 开始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赖。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世界性经济危 机袭来,全球经济形势严峻,为了摆脱困境,欧洲共同体采取了一系列灵活 政策,如扩大阵营(从起始的 6 国,发展到目前的 11 国),不断扩大与发展 中国家、前苏联的贸易往来等,到 80 年代中后期,欧洲共同体的国际贸易额 超过了美国,跃居世界首位,使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 变化。此外,东南亚国家于 1967 年成立了区域性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 盟(简称“东盟”),政治上坚持相互协调,经济上加强联系协作,使各国 经济和贸易,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世界许多重要石油生产国家,为了使石油 生产与销售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石油利益,发起成立了石油输出国 组织——欧佩克,逐步统一石油生产数量、销售数量和出口价格等,不仅实 现了他们的初衷,而且为稳定世界石油市场起了积极作用。这些都清楚地表 明,地区经济组织对发展各国、各地区经济,促进对外贸易,改变进出口贸 易结构等,都有重要影响作用。我国的对外政策亦直接影响经济贸易活动。1950~1960 年,我国倾向前 苏联,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成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60 年代以后,由于前 苏联政府政策的突变,双方关系全面紧张,两国间的贸易中断。总观 80 年代 以前,我国基本上实行的是“闭国锁关”政策,对外的经贸活动很少,我国 国际贸易仅占世界贸易总额的 1%。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 国家实行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 利用外资,努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使国计民生和社会经 济得到很大发展,国际贸易亦出现了蓬勃开展的大好局面,我国很快成为世 界新的国际市场,随之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也极迅速地上升到第 14 位,令世 界各国刮目相看。无论是地区性的局部战争,还是全球范围的大战,对于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均会产生严重影响。西亚地区的伊朗和伊拉克,爆发了历时 8 年有余的“两 伊战争”,由于战事的严重摧残,两国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不只使两国间 的贸易活动中止和石油出口剧减,而且导致国力衰败,资金短缺,进口商品 大减,国际间的贸易,无形中也受到很大冲击。尤其是伊拉克,海湾战争以 来,受到世界大部分国家的禁运与经济封锁,油井遭到很大破坏,整个国家 的经济濒于崩溃边缘,石油生产陷于瘫痪,从西亚地区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 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与出口国,一下子变成“无油国”。按乐观的预测,其 石油经济起码要经过数年的努力才能得到恢复。这种状况,除对伊拉克本身 产生深远影响外,就是对世界经济,特别是世界的石油经贸活动,亦将产生很重大影响。
2014年单证员考试《国际贸易实务》第三套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按FOB吊钩下交货的术语成交时,其货物风险转移是( )。
A.以装运港船舷为界
B.以装运港吊钩下为界
C.以装运港船上为界
D.以卸下吊钩时为界
2、FOB/CFR术语下,办理租船、订舱者应为( )。
A.买方/卖方
B.买方/买方
C.卖方/买方
D.卖方/卖方
3、按CFR London 贸易术语成交,卖方完成交货任务是在( )。
A.装运港
B.目的港
C.London港
D.shanghai港
4、珠宝、首饰等商品具有独特性质,在出口确定其品质时( )。
A.用样品磋商
B.用文字说明
C.看货成交
D.用品牌买卖
5、按CIF术语成交的合同,货物在运输途中因火灾被焚,应由( )。
A.卖方负担货物损失
B.卖方负责请求保险公司赔偿
C.买方负责请求保险公司赔偿
D.船方负责请求保险公司赔偿
6、出口羊毛计算重量,通常使用的方法是( )。
A.毛重
B.净重
C.公量
D.实际重量
7、( )是信用证议付行收到出口企业的出口单据后,经审查无误,将单据寄交国外付款行索取货款的结汇做法。
A.收妥结汇
B.押汇
C.定期结汇
D.承兑交单
8、必须经过背书才能转让的提单是( )。
A.记名提单
B.不记名提单
C.指示提单
D.清洁提单
9、某公司按CIF条件出口呸布1000包,货在途中因货舱淡水管道滴漏,致使该批布中的150包遭水渍,保险公司对投保下列哪种险别负责投保()。
A.平安险
B.水渍险
C.一切险
D.渗漏险
10、采用班轮运输,其运费应包括( )。
A.装卸费、但不计滞期费,速遣费
B.装卸费、但应计滞期费,速遣费
C.装卸费和计滞期费,但不计速遣费
D.装卸费、滞期费、速遣费都不计
11、提单上批注有“被雨淋湿”、“三箱破损”等文字,称为( )。
A.清洁提单
B.不清洁提单
C.记名提单
D.指示提单
12、保兑信用证的保兑行,其付款责任是( )。
A .在先于开证行履行付款义务
B. 在开证申请人不履行付款义务时履行付款义务
C. 承担第一付款责任
D.在开证行之后承担第二付款责任
13、在国际货款支付中,托收是属于商业信用,信用证是属于银行信用,因此,( )。
A.两者使用的汇票都是商业汇票
B.两者使用的汇票都是银行汇票
C.托收使用的是商业汇票,信用证使用的是银行汇票
D.托收使用的是银行汇票,信用证使用的是商业汇票
14、托收方式下的D/P和D/A的主要区别是( )。
A.D/P属于跟单托收;D/A属于光票托收
B.D/P付款后交单;D/A是承对后交单
C.D/P是即期付款;D/A远期付款
D.D/P属于光票托收;D/A属于跟单托收
15、本票和支票的付款人分别为( )。
A 出票人、银行
B 出票人或承兑人、银行
C 出票人、企业
D 承兑人、企业
二、多项选择(每题3分,共15分)
1、合同中数量条款为“1000公吨可溢短装5%”,则卖方交货数量可以是( )。
A.950公吨
B.1000公吨
C.1050公吨
D.1500公吨
E.950公吨到1050公吨之间的任意数量
2、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标准运输标志,应包括的内容是( )。
A.收货人名称的英文缩写或简称
B.参考号(订单号、发票号)
C.目的地
D.件号或箱号
E.产地标志
3、按CIF术语签订的合同,如卖方愿意承担卸货费,可以选用( )。
A.CIF Liner Terms
B.CIF Landed
C.CIF Ex Tackle
D.CIF Ex Ship’s Hold
E.CIF Stowed
4、构成共同海损的条件是( )。
A.共同海损的危险必须是实际存在的,不是主观臆测的
B.消除船、货共同危险而采取的措施必须是合理的
C.必须是属于非正常性质的损失
D.采取措施后,船方和货方都作出了一定的牺牲
E.支出的费用必须是额外的
5、本票与汇票的主要区别是( )。
A.本票是书面支付;汇票是书面支付命令
B.本票的付款人都是银行;汇票的付款人都是工商企业
C.本票都是即期的;汇票有即期和远期之分
D.本票的票面有两个当事人;汇票有三个当事人
E.远期本票不须办理承兑;而远期汇票则要办理承兑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运输包装上的标志就是运输标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唛头。( )
2、FOB under Tackle 是指卖方承担货物装入船舱、脱离吊钩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
3、如信用证未规定汇票的付款人,则应理解为付款人是开证行。( )
4、仓至仓条款是关于运输责任的条款。( )
5、一项接受,可以由受盘人作出,也可由发盘人作出。( )
四、案例分析题(共22分)
1、2001年10月,法国某公司(卖方)与中国某公司(买方)签订了买卖200台电子计算机的合同,每台CIF上海1000美元,以信用证支付。11月15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开证行)向法商开出了金额为20万美元的信用证,委托某法行通知并议付。12月20日法商装船后,缮制单据向法行议付了货款。与此同时,装货的船离开法国10天后,在航行途中遇难,船货全部沉入大海。此时开证行已收到议付行交来的单据,得知此事后,拒绝偿付议付行已付的20万美元货款。(12分)
根据国际贸易惯例,现问:
1)这批货物海上运输的风险由谁承担为什么
2)开证行能否拒绝付款为什么
3)买方的损失如何得到补偿
2、某货轮从天津新港驶往新加坡,在航行途中船舶货舱起火,大火蔓延到机舱,船长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下令往舱内灌水,火很快被扑灭。但由于主机受损,无法继续航行,于是船长雇用拖轮将船托回新港修理,修好后重新驶往新加坡。这次造成的损失共有:(1)1000箱货被火烧毁;(2)600箱货被水浇湿;(3)主机和部分甲板被烧坏;(4)拖轮费用;(5)额外增加的燃料和船上人员的工资。问从损失的性质看,上述损失各属何种损失(10分)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我某公司出口商品共1000公吨,每公吨2000美元CIF香港。客户现要求该报FOBC5%上海。查该商品毛重1200公吨,总体积1100立方米,运费计费标准为W/M,每运费吨基本运费率为120美元,港口附加费15%,原报价的保险金额按CIF价另加成10%,保险险别为一切险,保险费率为1%。试求该商品的FOBC5%上海。
2、某公司向西欧推销箱装货,原报价每箱50美元FOB上海,现客户要求改报CFRC3%汉堡。问在不减少收汇的条件下,应报多少(该商品每箱毛重40公斤,体积0.05立方米。运费计收标准为W/M,每运费吨基本运费率为200美元,另加征燃油附加费10%)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5 AAACC
6——10 CACCA
11——15BCABA
二、多项选择
1、ABCE 2、ABCD 3、ABC 4、ABCE 5、ACD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案例分析
1、 1)由买方负担。CIF 术语下,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风险就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2)开证行无权拒付。信用证独立于买卖合同,银行只负责审单,只要受益人提供的单据与信用证条款相符,银行就必须承担付款义务。
3)买方可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索赔。
2、(2)(4)(5)属共同海损 (1)、(3)、属单独海损
五、计算题
1、货物每公吨运费=120×1200×(1+15%)/1000=165.6美元
每公吨保险费=2200×1.1×1%=22美元
FOB=CIF-运费-保险费=2000-165.6-22=1821.4美元
FOBC5%=FOB/1-佣金率=1821.4/1-5%=1907.79美元
2、运费=200×(1+10%)×0.05=11美元
CFR=FOB+海运费=50+11=61美元
含佣价=净价/(1-佣金率)
CFRC=61/(1-3%)=62.88美元
2014年单证员考试《国际贸易实务》第三套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按FOB吊钩下交货的术语成交时,其货物风险转移是( )。
A.以装运港船舷为界
B.以装运港吊钩下为界
C.以装运港船上为界
D.以卸下吊钩时为界
2、FOB/CFR术语下,办理租船、订舱者应为( )。
A.买方/卖方
B.买方/买方
C.卖方/买方
D.卖方/卖方
3、按CFR London 贸易术语成交,卖方完成交货任务是在( )。
A.装运港
B.目的港
C.London港
D.shanghai港
4、珠宝、首饰等商品具有独特性质,在出口确定其品质时( )。
A.用样品磋商
B.用文字说明
C.看货成交
D.用品牌买卖
5、按CIF术语成交的合同,货物在运输途中因火灾被焚,应由( )。
A.卖方负担货物损失
B.卖方负责请求保险公司赔偿
C.买方负责请求保险公司赔偿
D.船方负责请求保险公司赔偿
6、出口羊毛计算重量,通常使用的方法是( )。
A.毛重
B.净重
C.公量
D.实际重量
7、( )是信用证议付行收到出口企业的出口单据后,经审查无误,将单据寄交国外付款行索取货款的结汇做法。
A.收妥结汇
B.押汇
C.定期结汇
D.承兑交单
8、必须经过背书才能转让的提单是( )。
A.记名提单
B.不记名提单
C.指示提单
D.清洁提单
9、某公司按CIF条件出口呸布1000包,货在途中因货舱淡水管道滴漏,致使该批布中的150包遭水渍,保险公司对投保下列哪种险别负责投保()。
A.平安险
B.水渍险
C.一切险
D.渗漏险
10、采用班轮运输,其运费应包括( )。
A.装卸费、但不计滞期费,速遣费
B.装卸费、但应计滞期费,速遣费
C.装卸费和计滞期费,但不计速遣费
D.装卸费、滞期费、速遣费都不计
11、提单上批注有“被雨淋湿”、“三箱破损”等文字,称为( )。
A.清洁提单
B.不清洁提单
C.记名提单
D.指示提单
12、保兑信用证的保兑行,其付款责任是( )。
A .在先于开证行履行付款义务
B. 在开证申请人不履行付款义务时履行付款义务
C. 承担第一付款责任
D.在开证行之后承担第二付款责任
13、在国际货款支付中,托收是属于商业信用,信用证是属于银行信用,因此,( )。
A.两者使用的汇票都是商业汇票
B.两者使用的汇票都是银行汇票
C.托收使用的是商业汇票,信用证使用的是银行汇票
D.托收使用的是银行汇票,信用证使用的是商业汇票
14、托收方式下的D/P和D/A的主要区别是( )。
A.D/P属于跟单托收;D/A属于光票托收
B.D/P付款后交单;D/A是承对后交单
C.D/P是即期付款;D/A远期付款
D.D/P属于光票托收;D/A属于跟单托收
15、本票和支票的付款人分别为( )。
A 出票人、银行
B 出票人或承兑人、银行
C 出票人、企业
D 承兑人、企业
二、多项选择(每题3分,共15分)
1、合同中数量条款为“1000公吨可溢短装5%”,则卖方交货数量可以是( )。
A.950公吨
B.1000公吨
C.1050公吨
D.1500公吨
E.950公吨到1050公吨之间的任意数量
2、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标准运输标志,应包括的内容是( )。
A.收货人名称的英文缩写或简称
B.参考号(订单号、发票号)
C.目的地
D.件号或箱号
E.产地标志
3、按CIF术语签订的合同,如卖方愿意承担卸货费,可以选用( )。
A.CIF Liner Terms
B.CIF Landed
C.CIF Ex Tackle
D.CIF Ex Ship’s Hold
E.CIF Stowed
4、构成共同海损的条件是( )。
A.共同海损的危险必须是实际存在的,不是主观臆测的
B.消除船、货共同危险而采取的措施必须是合理的
C.必须是属于非正常性质的损失
D.采取措施后,船方和货方都作出了一定的牺牲
E.支出的费用必须是额外的
5、本票与汇票的主要区别是( )。
A.本票是书面支付;汇票是书面支付命令
B.本票的付款人都是银行;汇票的付款人都是工商企业
C.本票都是即期的;汇票有即期和远期之分
D.本票的票面有两个当事人;汇票有三个当事人
E.远期本票不须办理承兑;而远期汇票则要办理承兑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运输包装上的标志就是运输标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唛头。( )
2、FOB under Tackle 是指卖方承担货物装入船舱、脱离吊钩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
3、如信用证未规定汇票的付款人,则应理解为付款人是开证行。( )
4、仓至仓条款是关于运输责任的条款。( )
5、一项接受,可以由受盘人作出,也可由发盘人作出。( )
四、案例分析题(共22分)
1、2001年10月,法国某公司(卖方)与中国某公司(买方)签订了买卖200台电子计算机的合同,每台CIF上海1000美元,以信用证支付。11月15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开证行)向法商开出了金额为20万美元的信用证,委托某法行通知并议付。12月20日法商装船后,缮制单据向法行议付了货款。与此同时,装货的船离开法国10天后,在航行途中遇难,船货全部沉入大海。此时开证行已收到议付行交来的单据,得知此事后,拒绝偿付议付行已付的20万美元货款。(12分)
根据国际贸易惯例,现问:
1)这批货物海上运输的风险由谁承担为什么
2)开证行能否拒绝付款为什么
3)买方的损失如何得到补偿
2、某货轮从天津新港驶往新加坡,在航行途中船舶货舱起火,大火蔓延到机舱,船长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下令往舱内灌水,火很快被扑灭。但由于主机受损,无法继续航行,于是船长雇用拖轮将船托回新港修理,修好后重新驶往新加坡。这次造成的损失共有:(1)1000箱货被火烧毁;(2)600箱货被水浇湿;(3)主机和部分甲板被烧坏;(4)拖轮费用;(5)额外增加的燃料和船上人员的工资。问从损失的性质看,上述损失各属何种损失(10分)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我某公司出口商品共1000公吨,每公吨2000美元CIF香港。客户现要求该报FOBC5%上海。查该商品毛重1200公吨,总体积1100立方米,运费计费标准为W/M,每运费吨基本运费率为120美元,港口附加费15%,原报价的保险金额按CIF价另加成10%,保险险别为一切险,保险费率为1%。试求该商品的FOBC5%上海。
2、某公司向西欧推销箱装货,原报价每箱50美元FOB上海,现客户要求改报CFRC3%汉堡。问在不减少收汇的条件下,应报多少(该商品每箱毛重40公斤,体积0.05立方米。运费计收标准为W/M,每运费吨基本运费率为200美元,另加征燃油附加费10%)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5 AAACC
6——10 CACCA
11——15BCABA
二、多项选择
1、ABCE 2、ABCD 3、ABC 4、ABCE 5、ACD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案例分析
1、 1)由买方负担。CIF 术语下,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风险就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2)开证行无权拒付。信用证独立于买卖合同,银行只负责审单,只要受益人提供的单据与信用证条款相符,银行就必须承担付款义务。
3)买方可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索赔。
2、(2)(4)(5)属共同海损 (1)、(3)、属单独海损
五、计算题
1、货物每公吨运费=120×1200×(1+15%)/1000=165.6美元
每公吨保险费=2200×1.1×1%=22美元
FOB=CIF-运费-保险费=2000-165.6-22=1821.4美元
FOBC5%=FOB/1-佣金率=1821.4/1-5%=1907.79美元
2、运费=200×(1+10%)×0.05=11美元
CFR=FOB+海运费=50+11=61美元
含佣价=净价/(1-佣金率)
CFRC=61/(1-3%)=62.88美元
大学国际贸易试题:试论述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要求两千字 急求
2千字,,,有点难度。
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人文地理环境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如同自然地理环境一样,也是明 显而深刻的,是国际贸易的社会地理基础。人口民族、科学技术、环境质量、政治因素和生产力状况等,均属人文 地理环境范畴,它们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下面分别叙述。1、人口、民族的影响人类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即生产者),又是社会生产资料和生活 资料的消耗者(即消费者),两者是辩证的统一。经贸活动,特别是国际贸 易活动,更是社会生产和国际地域分工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人类则是其 主宰者。人类对于经贸活动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世界人口地图上清楚地看到,人口的分布状况是与经济发展及国际贸 易紧密相关的。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地区,一般是世界经济、贸易的发达地区。 因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承受力是受限于其经济实力的。一般讲,经贸 发达地区需要较多的经济人口,亦能供养较多的人口。地球上,北纬 20°~60°范围的,据测算大约居住着全世界总人口的 80%,而且几乎聚集着世界上 100 万人口的大多数大城市以及世界全部大港和极大部分中型港口, 这些地带成了当今世界主要货流的起迄地点和各类商品的集散地区。最近一 个时期以来,世界人口集聚程度有增无减,往往使相邻近的一些城市集聚, 乃至连接起来,形成规模宏大的城市群或城市带,如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地区 和沿着大西洋岸向南延伸的都市带,日本沿太平洋岸的城市带及中国东南部 沿海的城市群等。随之这些地带亦成了经济、贸易、政治和文化等高度集中 的中心地区。众所周知,人口较多、密度颇高的国家或地区,对各种原材料、燃料和消费品等的需求量就大,必然导致经贸活动的活跃与繁荣。例如亚洲,地域 广大,人口较为密集,居住着全世界大约 60%的人口,粮食消费量极其巨大, 虽然本洲生产的粮食是各大洲中最多的,但每年仍然得从其他各洲调进可观 的粮食,其总量要占全世界粮食总贸易量的一半左右。同样,一个国家或地 区生产水平与生活水平的高低,从某种角度看,受制于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 数量和商品需要量等诸因素。除此以外,人口素质高低、年龄结构、以及人口增长的等,也将影响国家或地区乃至国际间的经贸活动。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 同体”(摘自《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 社,1979 年第一版,第 64 页。)。很明显,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为生产力发展 水平和社会经济制度所制约。反过来,民族的数量、构成、传统、特性以及 他们间的相互关系等,也会影响社会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布 局和经济贸易活动等方面。世界上的许多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 境之中,各自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等,在生产、 生活和消费等诸方面有其特殊的要求,以致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产活动 和贸易活动。譬如,蒙古民族和阿拉伯民族聚居地区,大都属于荒漠、半荒漠与草原地带,气候干旱,一般适宜畜牧业生产,日常生活以牛羊肉和奶类 为主食,男女老幼均有饮茶习惯,蒙古族喜欢啃茶砖,阿拉伯民族则喜欢喝 绿茶,并加入大量食糖、薄荷和柠檬等。因而,这些民族需要大量的肉类、 奶类、茶叶制品,这方面的贸易活动频繁。我国是世界主要产茶和茶叶出口 国之一,与阿拉伯国家邻近,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更是毗连一起,于是成了阿 拉伯国家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农副产品、茶叶制品的重要供应国,贸易数额可 观。近些年来,我国边境地区的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开始空运或海 运活羊去那里,深得当地人民的欢迎。亚非欧交界处的中东地区是世界伊斯 兰教最集中的地区。其中,沙特阿拉伯王国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整个国家 完全按照伊斯兰教罕百里派的戒律行事,有着神奇独特的风俗。例如,全国 上下严禁张贴和供奉一切偶像,认为崇拜偶像是违背教规的行为。因此,该 国不进口人物肖像、塑像和人像玩具等。至于猪的皮革制品、猪的图形和字 样等,更是绝对禁忌的,即便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甲鱼和螃蟹等,由于 其外形较为奇特与丑陋,也是不食用的。大熊猫是世界稀有珍贵动物,系我 国国宝,但因外形较为肥胖,有点像猪,在这些国家亦是不受欢迎的。我国 向该地区一些国家出口商品时,从外形、品种,直至包装、装潢等,除按合 同条款严格执行外,还要特别注意他们这些国家的风俗习惯,否则会影响贸 易活动。1969 年,我国某外贸公司,向中东地区的客户出口一批北京冻鸭, 合同规定必须按伊斯兰教的有关方法宰杀(直接割断血管),并需出具我国 伊斯兰教协会的证明,以示守约。结果,我国有关方面采取的是从口内进刀 切断血管的钳杀法,他们认为违背合同,招致退货索赔,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世界各国、各地区因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不相同,民族、 居民有别,因此,他们都有自己的传统特点和风土人情。例如,荷花在我国 是纯洁的象征,颇受欢迎,而在日本传统上认为它是不吉祥的标志;菊花, 在中国和日本受到尊重,而意大利和拉美一些国家则认为它是“妖花”;美 国的共和党把大象作为其党徽,很受尊重,但在大多数的欧洲人眼里,大象 则是笨拙的同义词。对于数字和颜色的理解与喜爱亦因国家、地区和民族不 同,存在差异。埃及、比利时忌蓝色,认为是不吉利的象征,但在荷兰、瑞 士、挪威和伊拉克等国家,蓝色是人们喜爱的颜色。又如黄色,巴西、叙利 亚和巴基斯坦等国的人把它看作是死亡、凶丧或不健康之色,而到南美的委 内瑞拉,黄色又受到尊重和爱戴,且作为医务的标志。再如,西方圣诞节的 食谱中要有核桃,美国感恩节时,家家要备火鸡,意大利狂欢节要求供应大 量色彩鲜艳的奇装异服,等等。认真地研究、了解、熟悉各个国家与地区人 民和民族的兴趣爱好、风土人情、传统特点,乃至宗教信仰等,有的放矢地 做好外贸商品的供应以及商标、包装等的设计与处理工作,对于开拓对外贸易市场,有效地做好外贸生意等,是很有必要与必需的。2、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的 理论,日益为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的实践所证实,也愈来愈被广大 公众所共识。资本主义社会所以能战胜封建社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靠着 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创造了比过去任何社会发达得多的社会生产力。非常 清楚,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的差异,实际上是人们掌握科学技术多少的差异, 生产力的不发达,就是科学技术的不发达。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前进,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进步、生产力发展和国际经贸活动中的作用将愈趋重 要。例如,上海的总体水平大约相当于国际 70 年代的水平,差距不小。其中 的重要原因在于上海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小,1976~1989 年的 13 年 间仅为 26.92%,也就是讲,工业产值的增长有 73%是靠劳动力和资金的投 入取得的。而发达国家早在 50~70 年代,技术进步贡献率已达 50%~70%, 最近 10 年又上升到 80%左右。总之,科学技术在经贸活动中的作用有日益 增大之势。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国内市场 狭小的资本主义国家,只得以抢占国外市场,大力发展国际贸易的办法寻找 出路。据测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约有 1/3 的产品要 依赖国际市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影响和经营范围亦有所扩 大,竞争能力得到加强,国际贸易发展加快。全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增 长达到惊人程度。1952 年,全球国际贸易总值是 600 余亿美元,1975 年飞速 增长到 9,000 亿美元,激增 13 倍多。1991 年世界国际贸易总额高达 3.5 万 亿美元。不仅如此,国际贸易的商品种类、货物结构、贸易方式和地域范围 以及各个国家、地区在世界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作用等都有较大的变化和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不仅使社会经济进步,国际贸易获得发展,而且使国际间、各个国家与地区间的国际竞争日趋复杂和激烈,特别是电脑等电子 技术普遍应用与推广,交通运输愈趋现代化,致使发达国家的生产成本有所 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优势逐步消失,加上新原料、新材料的不 断开发,促使天然原材料和农副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国际 市场上的初级产品价格下跌,而工业品等的价格则上扬,使发展中国家处于 甚为不利的竞争地位,不少国际市场逐渐被发达国家抢占。例如香港地区与 我国内地毗连,其市场上的水果、蔬菜等新鲜的物品,历来由我国广大内地 供应的,而近些年来,远隔重洋的美国等国家,则利用其先进的速冻、压缩、 仓储和保鲜等新技术,以及快速、发达的通讯和交通优势,将蔬菜、水果等 食品运送到香港市场进行倾销,一度挤抢了我国内地对香港的果、蔬市场。 足见,科学技术既是经贸发展的强大动力与后劲,亦是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 至关重要“武器”。1978 年以来,我国一改长期来锁国闭关之态,奉行改革开放政策,加强 与国际社会的交往,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有力地促进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引进新型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其对老 企业的设备与工艺等的更新和改造,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档次,新产品也不断涌现,致使我国对外贸易事业在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 商品的品种与数量、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强创汇能力等方面,展现了新的前景, 贸易范围和贸易金额更是与日俱增。1980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是 400 余 亿元,1991 年已达 1,300 多亿元,增长 3 倍多。我国已与世界上 180 多个国 家、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出口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已由 1985 年的第 16 位 上升到第 14 位,缩短了我国和世界主要国家在国际贸易水平上的差距。
3、环境质量的影响人类和其生活的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贸活动等会 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反之,人类的一切活动又会深刻地作用于地理 环境,并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地理环境是由土地、大气、水份、动植物等组成的统一整体,其任何一 个部分的数量,或者质量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生态系 统、环境质量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和经济活动。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往往会出现工业废渣、废气和废水的大量排放,大 量农药、化肥的不科学使用等情况,致使大气、土壤、水域等受到污染,地 理环境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或者变坏,个别地区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从而影 响生产和经贸活动,导致工农业生产萎缩,经贸活动受挫,乃至夭折。例如, 对虾历来是我国传统出口的水产品之一,因其生育繁殖的渤海水域遭到辽 宁、天津等省市工业污染,致使水质下降,结果对虾产量锐减。又如,工业 “三废”污染,会破坏土地质量,影响农作物、家禽家畜和水产品等的生长 繁殖,乃至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国际贸易中,对进出口货物的 种类、品种、质地、规格等的要求日趋严格,假如进口商品所含杂质超过规 定标准,就经常会出现要求退货或索赔的情况。本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某食 品进出口公司向加拿大出口一批价值几十万美元的猪肉罐头,谈判时,抽样 检验完全合格,但货物到达加拿大目的地后,经对方查证检验,发现食品中的 DDT 和 DDV 含量超标,加方提出了退货和索赔要求。事后,经检查发现,问题出在猪饲料上,在饲料生长过程中曾经使用过含有上述成份的农药。4、政治因素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各个组成要素会对国际贸易活动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 产生影响,而涉及面更为广泛、影响程度更加深刻的则数政治因素。局势是 否稳定,有否全球或局部战争,国家(地区)执行什么样方针、政策和奉行 何种外交路线,参加政治、经济联盟与否,属于何种社会经济制度,哪个政党、集团执政,谁来掌权等,均会非常明显地影响社会、经济和贸易。1945 年,德日意法西斯被打垮,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以后,全世界出现 了和平环境,这就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迅速,有的甚至超过 10%,成为世 界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国际贸易也突飞猛进,出现了空前繁荣局 面。地区经济一体化是战后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西欧国家为了抗衡美 国和前苏联,于 1958 年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加强了相互间的专业化和合 作化建设,协调了其间的内部贸易关系,并实施关税同盟和共同的农业政策、对外贸易政策,使他们之间的贸易比重直线上升,而对美国的贸易日益减少, 开始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赖。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世界性经济危 机袭来,全球经济形势严峻,为了摆脱困境,欧洲共同体采取了一系列灵活 政策,如扩大阵营(从起始的 6 国,发展到目前的 11 国),不断扩大与发展 中国家、前苏联的贸易往来等,到 80 年代中后期,欧洲共同体的国际贸易额 超过了美国,跃居世界首位,使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 变化。此外,东南亚国家于 1967 年成立了区域性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 盟(简称“东盟”),政治上坚持相互协调,经济上加强联系协作,使各国 经济和贸易,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世界许多重要石油生产国家,为了使石油 生产与销售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石油利益,发起成立了石油输出国 组织——欧佩克,逐步统一石油生产数量、销售数量和出口价格等,不仅实 现了他们的初衷,而且为稳定世界石油市场起了积极作用。这些都清楚地表 明,地区经济组织对发展各国、各地区经济,促进对外贸易,改变进出口贸 易结构等,都有重要影响作用。我国的对外政策亦直接影响经济贸易活动。1950~1960 年,我国倾向前 苏联,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成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60 年代以后,由于前 苏联政府政策的突变,双方关系全面紧张,两国间的贸易中断。总观 80 年代 以前,我国基本上实行的是“闭国锁关”政策,对外的经贸活动很少,我国 国际贸易仅占世界贸易总额的 1%。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 国家实行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 利用外资,努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使国计民生和社会经 济得到很大发展,国际贸易亦出现了蓬勃开展的大好局面,我国很快成为世 界新的国际市场,随之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也极迅速地上升到第 14 位,令世 界各国刮目相看。无论是地区性的局部战争,还是全球范围的大战,对于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均会产生严重影响。西亚地区的伊朗和伊拉克,爆发了历时 8 年有余的“两 伊战争”,由于战事的严重摧残,两国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不只使两国间 的贸易活动中止和石油出口剧减,而且导致国力衰败,资金短缺,进口商品 大减,国际间的贸易,无形中也受到很大冲击。尤其是伊拉克,海湾战争以 来,受到世界大部分国家的禁运与经济封锁,油井遭到很大破坏,整个国家 的经济濒于崩溃边缘,石油生产陷于瘫痪,从西亚地区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 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与出口国,一下子变成“无油国”。按乐观的预测,其 石油经济起码要经过数年的努力才能得到恢复。这种状况,除对伊拉克本身 产生深远影响外,就是对世界经济,特别是世界的石油经贸活动,亦将产生很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