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考90个岗位无人报名

在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热潮中,一个令人意外的现象悄然浮现——90个岗位竟无人问津,这无疑为国家公务员选拔的多元化与全面性敲响了警钟。国考,作为国家人才选拔的重要平台,历来备受关注,其岗位报名情况不仅反映出考生的职业偏好,也映射着社会就业趋势及人才流动的现状。此番90个岗位遭遇“零报名”,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剖析考试与教育体系的契机。

一、岗位冷门背后的原因分析

为何这些岗位会陷入无人报考的尴尬境地?首要原因或许在于岗位性质的专业性与地域限制。部分岗位对专业技能要求极高,如某些特定领域的科研助理、高级分析师等,这些岗位往往门槛较高,非相关专业背景的考生难以涉足。此外,地理位置偏远也是一大障碍,对于追求城市生活便利性的年轻人而言,偏远地区的岗位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再者,部分岗位工作内容相对单一,晋升路径不明确,也降低了考生的报考意愿。

二、教育导向与就业观念的偏差

这一现象的背后,更深层次地折射出当前教育与就业观念的偏差。长期以来,“热门专业=高薪工作”的思维定式深入人心,导致大量学生扎堆报考金融、计算机等热门专业,而忽视了国家建设同样需要大量基础性和专业性人才的事实。教育体系中,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价值观的教育尚显不足,使得许多学生在选择职业道路时过于功利,忽略了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此外,社会对公务员职业的认知也存在固化,认为只有进入核心部门才算“成功”,这种观念无疑加剧了岗位报名冷热不均的现象。

三、促进岗位均衡报名的策略探讨

面对这一挑战,应从多方面入手,促进国考岗位的均衡报名。首先,应加强岗位宣传,特别是针对冷门岗位,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展示其发展前景、福利待遇及成长空间,吸引更多潜在考生关注。其次,高校应进一步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合理选择,减少盲目跟风现象。同时,政府可考虑对偏远地区或特殊岗位实施更为灵活的招聘政策,如提高待遇、提供住房补贴等,以增强岗位吸引力。最后,社会各界也应共同营造尊重每一份职业的良好氛围,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四、长远视角下的教育体系改革

从长远来看,解决国考岗位报名冷热不均的问题,还需从根本上调整教育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一方面,教育体系应加大对基础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增强其对行业现状及未来趋势的认识,从而做出更加理性的职业规划。同时,推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不同行业的多样化人才需求。

回到最初的话题,2024国考90个岗位无人报名,虽是一时之困,却为我们提供了深刻反思的机会。它不仅是对当前教育与就业现状的一次警示,更是对未来教育改革与人才战略调整的一次呼唤。唯有通过持续的努力,不断优化教育体系,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方能确保每一位有志青年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4国考招录人数

24国考招录人数介绍如下:

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2024年国考计划招录3.96万人,而近五年招录人数一直呈扩招的趋势。

据相关专业机构分析,招录职位主要集中在税务、海关、铁路公安、出入境边防总站等系统。

公告显示,今年的报考条件包括年龄一般为18周岁、35周岁以下(1987年10月至2005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4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2年10月以后出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具有大学专科及文化程度等。

本次招考主要采取网上报名方式,报考者可于今日8:00至10月24日18:00期间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进行报名并提交报考申请,每次只能选报1个职位。

据悉,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2023年11月26日上午 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23年11月26日下午14:00—17:00,申论。

国税仍是“招考大户”

2024年共计设置了18948个岗位,计划招录39561人,相比2023年计划招录人数增加6.7%,其中海南省扩招70.2%,还有部分省份扩招程度超过20%,包括江西省扩招28.1%,青海省扩招28%,西藏自治区扩招26.2%,贵州省扩招25.6%等。

此外,从近些年不断升高的招录竞争比来看,无论是哪个省份的备考生,想要在国考中成功“上岸”,都要格外注意选岗问题。

从国考招录总体情况来看,职位主要集中在税务、海关、铁路公安、出入境边防总站等系统。其中国税仍然是“招考大户”,招录职位为10063个,招考人数为24008人,占比60.69%。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综合岗占比大幅提升,招录占比15.89%。消防系统今年没有招录岗位,这已经是该系统连续第二年未开展招录。

公告中明确,笔试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部分较大城市设置考点。报考者要按照准考证上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

录用政策和计划向高校毕业生倾斜

国家公务员局强调,此次招录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把好新录用人员政治关。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对考生政治素质的测查评价贯穿招考全过程各方面。

其中,笔试、面试内容突出公务员的政治属性,重点测查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全面了解考生的德、能、勤、绩、廉,重点了解政治素质、道德品行、遵纪守法等方面情况。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坚决不予录用。

此外,公告中对于专业科目笔试的招考单位说明中,“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已更改为“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这也是基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金融监管部门迎来了巨大变化,也即将迎来历史性的扩招时刻。

国考报考人数最多的职位在外交部

2024年度国考报考人数最多的职位在外交部,是外交部地区业务司的“理工类”岗位。

截止2023年10月24日,外交部地区业务司的“理工类”岗位有5772人报名,有3786人通过资格审核,其招录人数18人,竞争比高达为210:1。

相比往年,2023年国考的招录政策依然向迎接毕业生和基层职位倾斜。2024年度国考招录3.96万人,相比2023年国考招录规模3.71万人,扩招了2461人,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有2.7万个计划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了近1000人。

招录政策中,近2.7万个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设置3000余个计划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意在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积极投身国防事业。

国考的报考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一般为18周岁、35周岁以下,对于2023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九)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

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